老兵“探亲”引发持续关注 有一种情怀叫“鱼水情深”
连日来,天台“大陈岛垦荒卫士”时隔半个世纪的“探亲”活动,引发了国内各大媒体的持续关注,中新网、浙江新闻客户端、小时新闻、台州日报、无限台州客户端、台州新闻客户端,以及天台、椒江两地媒体对此进行了持续性报道。
下面,小编带大家一起来回顾下天台籍大陈岛垦荒卫士的“探亲之路”吧↓↓↓
11月15日,天台县的退役老兵陆续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,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来到老兵家里,为他们送上一本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》(2022版)。
当年的大陈岛,自然条件艰苦、环境恶劣,老兵们和战友一手拿枪、一手扛锄,保卫和建设大陈。看着读本中熟悉的大陈岛垦荒照片,还有如今已成“生机勃勃的海上乐园”的文字介绍,老兵们心情激动,满怀期盼:“半个世纪过去了,我多想再回‘第二故乡’看看,看看她最新的模样!”
1955年大陈岛解放后,天台籍青年陆续登岛,担起了“垦荒卫士”的重任,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海防事业。1965年,540多名热血青年集体应征来到大陈岛,有约150名天台籍战士在岛上光荣入党,几乎全员获评各类先进,老张就是其中优秀的一员。
去年,《台州日报》、天台县传媒中心、天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发起“再走垦荒之路,重温燃情岁月——寻访大陈岛老兵行动”。一个个默默无闻的“垦荒卫士”重又鲜活起来,他们讲述红色故事,让垦荒初心代代相传,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。今年,这一系列报道获评2021年度全省重大主题报道策划创新奖。
得知最近“大陈岛垦荒精神入选了由教育部组织编写,人民出版社、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全国小学生教材读本,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非常关注,专门购买了一批读本,送给这些光荣的“垦荒卫士”,提升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。老兵戴均帽说,“希望他们再一次感受那段激情澎湃的光辉岁月”。
77岁的袁相月也是一位大陈岛“垦荒卫士”,当年,他在这个交通不便、缺少水电的岛上战斗了5个年头。第一次看到读本,老袁开心地像个孩童,他翻出陪伴了自己大半辈子的旧照片,深情地讲起了当年军民鱼水情的故事。
“我是背药箱的卫生兵,被分配到大陈岛海拔最高的上枫门岭,负责医疗门诊任务。群众有病随叫随到,遇到班排战士有重病,我就带着铺盖睡到他们床边。”“岛上的老百姓经常帮忙洗衣服,我们感到难为情,就把要洗的衣服藏起来,但他们还是天天来‘抢’衣服洗。”……说到动情处,老袁的眼眶湿润了。
57年过去了,每次翻看旧照片,老袁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手握钢枪、英姿飒爽的守岛战士形象,耳边就会回响起当年操场上的口令声、喊杀声。他说:“我经常梦到大陈岛,如能再登岛看一眼,那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!”
和老张、老袁一样,天台籍“大陈岛垦荒卫士”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“第二故乡”大陈岛的牵挂和思念。那段难忘的艰苦的垦荒岁月,寄托了他们心头无限的深情。
11月15日-16日,和合天台APP、台州新闻APP、浙江新闻APP等媒体相继报道了天台籍“大陈岛垦荒卫士”魂牵梦萦“第二故乡”的消息,老兵们满怀期盼的那句“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我多想再回‘第二故乡’看看,看看她最新的模样!”牵动了许多读者的心。截止16日下午4时,省市县APP上的阅读量超10万。
当天,天台县红心社、中国农业银行天台县支行、奥锐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爱心单位纷纷致电相关媒体,表示愿为天台籍“大陈岛垦荒卫士”完成重登海岛梦。
“老英雄的登岛梦,我们一起来帮忙实现。”当天一早,县红心社党支部书记林华强给记者打来电话。他说,50多年前,天台籍“大陈岛垦荒卫士”硬气在胸、吃苦在前、敢于拼搏、不怕牺牲,留下了许多可歌可颂的动人事迹。当年这批英勇无畏的年轻战士今虽已步入古稀之年,但他们拓展和丰富的大陈岛垦荒精神一直激励着大家砥砺前行。
作为一名退役军人,林华强和他的志愿团队对老兵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切与特殊的感情。2007年4月县红心社成立后,志愿者以服务老兵为己任,创新推出“红心系老兵”行动,常态化开展寻找老兵、抗战经历整理、老兵日常陪伴、老兵生日宴、老兵临终关怀等活动,用真诚和大爱温暖老兵。十几年来,志愿者走遍全县597个行政村发现并核实130多位天台籍抗战老兵,并将每一位老兵的抗战经历整理成文字资料,制作成书。
“帮助这些老英雄们再回‘第二故乡’,看看欣欣向荣的大陈岛,让他们的人生没有遗憾,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情。”林华强说。
联系媒体参与圆梦行动的还有中国农业银行天台县支行。去年,台州日报、天台传媒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“寻访大陈岛老兵”行动,该行党委书记、行长郑汝新就一直在关注天台籍“大陈岛垦荒卫士”。多年来,该行重视“双拥”工作,创新开展了“学老兵、敬老兵、为老兵”行动,推出了军人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,为当地现役军人、退役军人等提供贷款优惠、减免服务费用、设立优先窗口等服务。该行还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专门派工作人员深入各个乡镇街道,全面推进退役军人优待证工作,进一步提高退役军人的使命感、荣誉感和获得感。此外,在每年的春节、建军节,该行也会走访慰问老兵,送上节日的问候和祝福。
“看到天台籍‘大陈岛垦荒卫士’有再登大陈岛的心愿,我们就想着帮他们圆梦出一份力。”郑汝新告诉记者,他们将持续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干事创业的动力,在感悟革命精神中传承红色基因,主动承担国有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,增强全体员工拥军优属、关爱退役老兵的责任感与使命感。
▲上滑查看更多详情11月18日早上5点多,16位天台籍“大陈岛垦荒卫士”,早早赶到集合点,整齐列队后,开启了前往“第二故乡”——大陈的圆梦之旅。
三个半小时的路程,老英雄们顾不上休息一刻,一路畅谈战友深情,回忆着自己当年出发的情景。
“离岛后,我就再也没有回去过。”天台籍“大陈岛垦荒卫士”张忠键回忆着告诉记者,1965年12月31日凌晨4点多,他换上一身橄榄绿军装,跟随部队坐上货车,辗转临海,再到椒江,直到登上去大陈岛的机帆船,他才明白,自己要去的地方,叫大陈岛。他在岛上,一待就是四年多。和许多战士一样,将宝贵的青年时光都留在了这座海岛上。“这张船票,我整整盼了52年。”握着前往大陈岛的船票,张忠键眼圈一下就红了。
“以为这辈子再也不能踏上那个海岛了。没想到现在不仅能去,还能和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一起。”82岁的鲍先清红着眼、满怀欣喜地说,“一路过来心情就很激动,登上客船,离大陈岛更近一步时,心情就更激动一些。”
登岛后,老英雄们直奔旧营址,迫不及待想看看他们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。
“这是原团部机关所在地,炮营在上面,对面是军人服务社,往下走就是营房了。”“每到周末,我们就来服务社采购生活物资,那时候买东西还得凭票呐。”......看到眼前陌生又有点熟悉的建筑,老英雄们的眼圈又红了起来,大家向原团部机关所在地,情不自禁地行了一个标准、有力的军礼,尽显军人风范。
大陈岛的飞机场是特务连曾经的训练场。作为当年特务连副连长,戴作汉的眼前很快就浮现出手握钢枪、英姿飒爽的守岛战士形象,耳边回响起当年操场上的口令声、喊杀声,“训练时,我们需要手握挂着砖块的枪,纹丝不动地站上十多分钟,有时甚至要坚持半个小时。”越说,戴作汉的情绪就越高亢。
来到一营营房,袁相月急切地环顾四周。“是这里,是这里。”他指着营房对面那个草木葱茏的山头说,“这就是我当时工作的地方——一营卫生所所在地,可惜现在房子全被拆除了。”熟悉的场地,一下子把袁相月的记忆拉回到曾经工作的场景。“那时候,我们4个人要负责一营500多名指战员和2000多人的健康保障任务,每天过的很忙碌。”
“为积极备战,战士在大陈岛上一钎一锤手工打凿坑道;为让渔民致富,我们挨家挨户宣传党的富民政策,还筹建军民之家和青年民兵之家,办起文化夜校……”说到这里,杨国耀情不自禁地轻抚着挂在胸前的“光荣在党五十年”纪念章。这份荣誉,凝聚着老人一辈子的忠诚、奋斗与奉献。作为那个时代的骄子,这个群体用实际行动彰显了革命军人的风采与荣光,成为国防教育、党史教育的一个生动素材。
“杨政委,真的是你吗?”路过原邮电局所在地时,73岁的大陈岛居民林领花迎了上来,她激动地握着原驻大陈岛部队团政委杨国耀的手。“你还是老样子啊,现在生活过的怎么样?”“我在邮电局旧址开起了小超市,日子过挺好。”……虽然几十年没见,杨国耀和林领花依然倍感亲切。听着林领花诉说大陈岛日新月异的变化,杨国耀的眼圈红了,他拉着她的手说,“希望你们越来越好!”。
一眼认出天台籍“大陈岛垦荒卫士”的还有大陈岛居民老余。“欢迎你们回家,这些年,大陈岛变化可大了!”老余告诉记者,第一批天台籍“大陈岛垦荒卫士”登岛时,他才12岁。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,自己也成了别人口中的“老余”。“这么多年,我们也十分想念当年的老英雄们,希望他们有空多来走走、看看。”
傍晚时分,老英雄们漫步在大陈岛的梅花湾街道,晾晒的鱼干散发着海的味道,街边店铺林立,其中海鲜餐厅的生意更是分外热闹。距离海岸不远的大陈岛鸡笼头黄鱼养殖基地,一场大黄鱼的捕捞即将开启。山顶一座座巨大的风机在海风中自由转动……“如今的大陈岛山青海蓝,是小康的、现代化的大陈岛!”杨国耀感慨地说。
初冬百色,万木葱茏。矗立在苍松翠柏中的垦荒纪念碑庄严而神圣。站在垦荒纪念碑下,老英雄们面对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,庄严举起右拳,再次重温入党誓词。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,拥护党的纲领,遵守党的章程……”响亮的铮铮誓言,回荡在大陈岛的各个角落,新时代的垦荒精神,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卓厉奋发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。
统一的着装、铿锵有力的宣誓,吸引了周围人群的注意。当日,台州社发集团正在大陈岛开展主题当日活动。得知老英雄们也会前往垦荒纪念碑开展活动,集团参与活动的党员便四处打听老英雄们的行程安排,并把自己的活动时间与他们调成一致。“一直关注着大陈岛垦荒卫士的故事,他们的故事令人振奋,给人力量。”台州社发集团的一名党员说。
你一铲、我一铲。在垦荒纪念碑附近的山坡上,16位天台籍“大陈岛垦荒卫士”和“垦一代”“垦二代”、民兵、年轻党员一起,种下了一颗颗象征希望、活力与荣誉的树苗,留下了一片“垦荒林”。当“垦荒树”的牌子被挂上枝头时,老英雄们的眼圈又一次红了。
11月19日,天空飘起小雨,海风吹到身上略带寒意,但16位天台籍“大陈岛垦荒卫士”的赤子之心却是炙热而滚烫 。他们与“垦一代”“垦二代”、驻地民兵以及新一代垦荒人围坐在一起,忆峥嵘岁月、话新时代发展,交流学习二十大、垦荒精神心得。
“那些年,军民真的亲如一家。”面对面座谈时,袁相月话语激动,红着眼圈,差点哽咽,所幸他很快调整了情绪,继续道,大岙里洗衣服务队天天来“抢”衣服洗,部队派出一个排,敲锣打鼓帮大龄青年接新娘、办喜事……“这些画面一直回旋在我的脑海中。”
今年80岁的垦荒队员高阿莲,祖孙三代都选择坚守海岛。16岁那年,高阿莲响应号召,与大家一起登上大陈岛搞建设。她的女儿黄文英在退休后回到大陈岛,成为义务讲解员。孙子孔庆伟,也义无反顾来到大陈气象站工作。“二十大报告说,‘青年强,则国家强。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,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,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。愿青年们继续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大陈岛垦荒精神新的篇章。”黄文英说。
作为新一代垦荒人,大陈岛民兵王跃、天台县红心社党支部书记林华强也分享了自己的垦荒故事。“大陈岛垦荒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向上向前。我们要从中汲取信仰力量,传承红色基因,为建设现代化大陈而奋斗。”王跃、林华强坚定地说。
▲上滑查看更多详情看到自己未了的军旅情,正在一群和当年的他们一样年轻、一样勇敢的官兵肩上传承,老英雄们红着眼,感到十分欣慰。
一段难以割舍的“乡愁”
一张盼了大半辈子的船票
一次跨越50余载的回首
一场新老垦荒人的互动
……
忘不了老兵当年的付出
就算岁月荏苒,跨越山海
军民鱼水情,一代传一代
老兵不老,只是将青春献给了大陈岛
让这颗东海的明珠
今日依旧闪耀
或点击文末
【阅读原文】下载
扫描左侧二维码立即下载和合天台APP
县传媒中心和合报道组
往期 · 推荐